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新余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为首批“江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全省仅八个)的平台优势,结合江西及新余民族工作实际,新余学院与新余市社科联联合发布课题招标公告,诚邀市内外科研力量申报。
一、招标单位
新余学院、新余市社科联
二、课题方向与选题(每个题目中标1项)
重点课题:
1. 新时代江西红色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
2. 新型工业城市(新余)文化景观再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研究
一般课题:
1. 挖掘整理古文古籍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研究
2. 赣鄱非遗文化(新余分宜夏布绣)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作用研究
三、申报条件
1. 申报单位为市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政研室、史志办等法人单位,鼓励跨学科团队申报。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职务,具备课题主持能力。
3. 研究团队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题研究需求。
四、申报流程
1. 2025年6月30日前,于新余学院科研处网页或新余市社科联微信公众号“资政先声”下载《课题申请书》,按要求填报并附材料。申请书报送一式3份,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
2. 申报材料经单位审核盖章后,通过邮寄(以邮戳为准)或现场提交至新余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阳光大道2666号,联系人:潘欧文,电话:13979017090(微信同号)。
五、评审与立项
依托省级研究中心的专业优势,由新余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和科研处组建权威专家评审委员会,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原则开展评审,评审结果公示7个工作日后下达立项通知。
六、经费支持与管理
重点课题每项资助3万元,一般课题每项资助2万元,由新余学院专款专用管理,按相关财务制度和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七、研究时限与成果要求
1. 研究周期原则上1年,确因研究需要,可申请最长1年延期。
2. 结题需提交5000字以上研究报告(含新余实践对策)、至少1篇标注课题信息的学术论文(重点课题需1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他成果可作加分项。
八、成果归属与转化
成果第一署名单位为“新余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发表需注明课题信息;依托省级研究中心资源,通过成果发布、学术论坛等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地方民族工作。
九、联系方式
新余学院:潘欧文,电话:13979017090,邮箱:panouwen@xyc.edu.cn
新余市社联:曾亮华,电话:0790-6365366,邮箱:xyshkx@163.com
附件:
新余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招标项目申请书.doc
新余学院 新余市社科联
2025年6月10日